服务热线
力的艺术:揭秘开模挤压如何“塑造”现代世界
发布日期:2025-09-10 人气:25
力的艺术:揭秘开模挤压如何“塑造”现代世界
在金属塑性加工领域,挤压成型是一种至关重要且高效的生产工艺。其中,“开模挤压”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基本形式。它不仅是生产各类棒材、管材、型材的主要手段,更是现代工业,特别是航空航天、交通运输和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制造技术。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介绍开模挤压的原理、工艺流程、特点及其应用。
一、 什么是开模挤压?
开模挤压,也称为正挤压或直接挤压,是挤压工艺中最基础、最常见的一种方法。其核心定义在于:金属坯料在挤压杆的推动下,在挤压筒内发生塑性变形,并从与模具腔体形状一致的模孔中流出,从而获得具有恒定横截面形状的型材的过程。
“开模”一词中的“开”,是相对于“闭”而言的。在另一种“闭模挤压”(如模锻)中,金属被完全封闭在型腔内成型。而开模挤压的特点是,金属坯料的一端被挤压杆推动,另一端则“开放”地从一个固定的模孔中“流出”,形成无限长的产品(理论上只要坯料足够长)。
二、 开模挤压的工作原理与工艺流程
开模挤压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,主要包含以下步骤:
1. 坯料准备:
首先,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或合金(如铝、铜、镁、钢等),并将其铸造成圆柱形的铸锭。然后,对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,以消除内部偏析和内应力,提高其塑性。最后,将铸锭表面车皮,去除氧化层和缺陷。
2. 加热:
将准备好的坯料和挤压模具分别加热到特定的温度。坯料的加热温度通常在其再结晶温度以上(例如铝合金通常在400°C - 500°C),目的是显著降低金属的变形抗力,提高其塑性,使其易于流动。模具加热则主要是为了防止金属流过冰冷的模具时因热冲击而开裂,并减少坯料与模具之间的温差。
3. 装载与挤压:
(1)将加热好的坯料放入预先加热的挤压筒中。
(2)启动挤压机,巨大的挤压杆(或冲头)在液压系统的驱动下向前移动,对坯料施加压力。
(3)坯料在三向压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塑性流动。由于挤压杆的堵截和挤压筒壁的摩擦阻力,金属无法向后或向四周流动,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前方的模具孔。
(4)金属从模孔中流出,形成与模孔形状一致的连续型材。
4. 流出与处理:
流出的型材会由牵引机将其牵引直行,防止弯曲。然后,根据要求由在线锯切装置将其切割成定尺长度。
5. 后续处理:
挤压成型的型材通常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后续处理才能成为最终产品,主要包括:
淬火(对于可热处理合金): 对于如6063、6061等铝合金,挤出后需要立即进行风冷或水冷淬火,以将高温固溶状态固定下来,为后续的时效硬化做准备。
拉伸矫直: 消除型材因不均匀冷却和摩擦引起的纵向弯曲和扭拧。
时效处理: 将型材在一定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,使其析出强化相,从而达到所需的力学性能。
表面处理: 如阳极氧化(铝材)、电镀、喷涂等,以增强耐腐蚀性、美观性和表面硬度。
三、 开模挤压的核心特点
优点:
强大的变形能力: 能够生产断面极其复杂的实心和空心型材,这些型材用轧制或拉拔等方法往往难以甚至无法生产。
灵活性高: 通过更换模具,同一台挤压机可以生产出形状、规格完全不同的产品,换模相对便捷。
产品综合质量高: 由于是三向压应力状态,金属的塑性得到极大发挥,挤压后的产品组织致密、晶粒细小(尤其是动态再结晶),力学性能优良。
材料利用率高: 几乎无切削,成材率高,节约材料。
生产效率高: 现代挤压机自动化程度高,生产节奏快,可连续产出很长的高精度产品。
缺点:
废料损失: 每次挤压结束时,坯料前端(形成挤压缩尾)和尾端(残留的压余)无法完全挤出,会造成一定的几何废料。
摩擦力大: 坯料与挤压筒内壁之间存在巨大的摩擦力,这会消耗相当一部分的挤压力(约占总压力的30%-50%),导致能耗增加,模具和工具磨损严重。
长度限制: 受挤压杆行程和坯料长度的限制,单根产品的长度是有限的。虽然可以通过后续的焊接等方式连接,但整体性不如连续轧制。
组织性能不均: 由于金属流动的不均匀性,型材头部、尾部和边部、心部的组织和性能可能存在差异。
四、 主要应用领域
开模挤压技术几乎渗透到所有工业领域:
建筑行业: 这是最大的应用市场。铝合金门窗、幕墙龙骨、玻璃支架、天花吊顶等绝大多数建筑型材都是通过开模挤压生产的。
交通运输: 高铁、地铁、汽车、飞机的轻量化结构件,如车体大梁、骨架、散热器、行李架、地板等。
电子电力: 散热器(如CPU散热片)、导体、母线槽、电机外壳等。
航空航天: 高强度的结构件、桁条、肋板等,常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或钛合金挤压。
日常用品: 家具框架、体育器材、灯具外壳等。
五、 总结
开模挤压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却又不断焕发新活力的塑性加工技术,以其无与伦比的灵活性、对复杂截面形状的强大成型能力以及优异的制品性能,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尽管存在摩擦大、废料多等挑战,但随着新工艺(如等温挤压、润滑挤压)、新模具材料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,开模挤压将继续向着更高效、更精密、更节能的方向演进,为各行各业提供更优质的金属型材解决方案。